牧者心聲

給生命一個選擇,為生命繼續選擇
日期﹕2024年04月05日
 
過去一季透過讀書會(1),與弟兄姊妹同讀創世記幾位以色列先祖的故事。就身處的時空和文化來說,我們與這些聖經人物相距甚遠;但細讀之下,我們發現他們跟我們一樣是性情中人,同樣經歷生命的考驗,同樣面對人性的掙扎,甚至同樣體會信仰的委身和堅持,從來都是關乎每一刻突破心理關口的選擇。

亞伯拉罕的信心,固然表現在他聽從神的吩咐,離開吾珥踏上前往未知之地的旅途。但走出了第一步,不代表往後的路平步青雲。事實上,他每一步都好像重新再經歷掙扎,甚至他在路途上作的選擇,更反映他對神旨的存疑。他帶著姪兒羅得離鄉同往,因為假使他終身沒有兒女,羅得作為他家裡的人,其所生的也可算為他的後裔。亞伯拉罕或許心想,誰曉得神對他得後裔的應許,不能透過這人為方式實現?往後他納夏甲為妾並與她同房(反正妻子首肯),生了以實瑪利後為他行割禮,這會否同樣是亞伯拉罕因小信而作的「後備方案」或「兩手準備」?後人所尊看的信心之父,在旅途上似乎未見信心的偉大,卻常徘徊於憂懼和掙扎當中。不過,亞伯拉罕對神信心的成長,非在「大步𨂾過」式的信心跨越,更多時是在這些款步前往、見步行步的內心角力。信心與人意從來糾纏難分,亞伯拉罕獻上以撒的信心故事不是憑空冒出,背後是無數忐忑中選擇和再確認神旨的心路歷練。

比起亞伯拉罕,以撒不算耀眼突出,甚至可說是以色列祖宗中最平庸的一個。他沒有超然信心的故事,沒有偉大可泣的功蹟,就是娶妻生子也像是配合劇本、順著父意而行。用今天的說法,以撒無個性、無個人風格特色,甚至可說一生平凡到底。不過,細看下以撒其實是一個忠誠重情的人,我們少有留意到,父親亞伯拉罕和兒子雅各在妻子外都有納妾,唯獨以撒娶利百加為妻後,單鍾愛她一人(創24:67)。妻子雖不是出於自己個人的意願選擇,他卻從頭一天就選擇全心全意愛她。或許最展現到以撒個性的,是他對利百加的愛和珍重,就連一個非利士王也親眼目睹過(26:8)。對於妻子不育的情況,亞伯拉罕緘默無為,雅各更一度生氣抱怨(30:2),唯獨以撒選擇為妻子代求,與所愛的休戚與共(25:21)。四十娶妻,六十得子,中間講說的不僅是苦長的等待,更是選擇默然守候的愛和忠誠。

雅各的故事最富戲劇性。與父親以撒的個性相反,雅各從出生一刻就力爭選擇權,輸在起跑線上,也得在往後的路上爭奪追回。少年從哥哥奪長子名分,壯年從父親騙長子祝福,無不反映他看生命從來是關乎個人成敗得失的爭逐。人生無疑需要作選擇,但就雅各看來,每個人只需要為自己的人生作選擇。及至後來他為逃避哥哥離家出走,投靠遠親、寄人籬下,就是廿載以來成家立室、奪獲財富,似乎都是雅各為生命建立安全感的不斷延伸。如果自主選擇是雅各大半生的寫照,他生命中最難作的選擇大概是放下自己的選擇。在不得已下神帶領他回父家,首要面對的是他因過去的選擇而開罪的哥哥。善於自保的雅各,首次因懼怕而選擇留守在最後位置。與天使摔跤了一個晚上,雅各瘸了腿,卻換了名。經歷面見神仍得存活的奇蹟,頓悟生命的穩健不由得自己選擇,生命的祝福卻不受外在安舒限制。當瘸了腿的雅各過到彼岸繼續前行,他選擇了走到最前頭無以隱藏躲避的位置,迎接與哥哥以掃面見復和,不是條件式的等價交換或補償,卻是以瘸腿狀態更感受到的無條件恩待。

給生命一個選擇,為生命繼續選擇。能夠選擇原來都是一份恩典。我們跟以色列先祖一樣,生命的選擇不時伴隨著掙扎、疑惑和矛盾,神沒有即時拿走這些叫我們一步到位,卻選擇讓我們在真實人性的選擇和再選擇中更深體會祂的恩領和眷顧。

[1] 是次讀書會選讀了黃嘉樑著:《我們與(不)信的距離:默想聖經6 個不完美的聖徒故事》(香港:基道,2020)。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