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信仰要有「儀式感」
日期﹕2023年02月03日
 
隨著信主的年日不斷增長,我們曾否覺得信徒生活一成不變?或者飛快的日子、忙碌的工作已經讓我們喘不過氣,失去對信仰的熱情?

自信主以來,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美好的靈性」有著憧憬,憧憬每天可以被聖靈更新,滿有亮光;但實際上的信仰生活卻沒有每天驚天動地及激情澎湃,更多的是,絕大部份時間與平常人一樣,基督徒亦要為工作奔波勞碌,為家中的柴米油鹽憂心,只是勉力地踐行生活中每個崗位。

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太世俗化了,它不斷地蠶食聖靈所引發出來的神聖感,令我們漸漸成了一個活著的人,而不是一個活人。

面對高尚的靈性渴求與極端世俗化的現實生活,普遍來說有兩種選擇:一、調低靈性期望,接受靈性大部分時間是細水長流的,或者偶爾間可經歷神特別的同在及幫助而已;二、不再期望,認為靈性的激情絕不可能出現在生活中,甚至乎抗拒任何靈性上的培植,徹頭徹尾成為加爾文口中那句「人是全然敗壞」的忠實擁護者。

但我卻認為我們其實是可以擺脫枯燥的生活,在不降低對靈性的渴求下,與現實生活共存,為自己的靈性生活主動增添一個維度。我姑且將這種方式稱之為「信仰生活儀式感」,「儀式感」可以幫助我們創造屬於自己的屬靈小火花,重燃對主的熱情,找回信仰的幸福感。

簡單來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的小小舉動,而建立「儀式感」必須要有三個元素:固定的行為順序、具有象徵意義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不必是實用的。

主耶穌所建立的聖餐及水禮,就是在示範「信仰生活儀式感」。浸一浸是否可以得救?聖餐是否在教會內重複又重複地出現?儀式中有沒有象徵著最核心的福音信仰?聖餐禮及浸禮就是這樣,對我們來說與別不同。當主耶穌所設立的聖禮都別具「儀式感」,我們是否應該學效耶穌,為自己信仰生活建立很多大大小小的「儀式感」?

我們無法為他人設立具「儀式感」的信仰,因為所有象徵意義都是個人的。例如,我有個習慣,就是除了十一奉獻外,在崇拜前會預備兩元作奉獻之用。為何不多不少,偏偏是二元?純粹只是因為一次靈修時,看到耶穌於聖殿門口稱讚那個獻上兩個小錢的窮寡婦,想藉此提醒自己把握每個機會,全心把自己奉獻給主。當然,偶爾間自己也會忘記帶兩個小錢奉獻,但當那次崇拜奉獻袋傳過的時候,我就心感可惜、坐立不安、嘰哩咕嚕。這就是我返崇拜前的小儀式,這可能對你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於我卻意義重大。

雖然「儀式感」是個人的事,但同樣可以延伸到為他人而創建的,特別是在人生重要的時刻。例如,年到四十,其實大可以為自己辦一個四十壽宴,邀請各方好友,其目的絕非以自己成為主角,而是把握這些人生重要的時間,或者用來見證基督、或者與人復和、回顧恩典、彼此認罪⋯⋯假如我們沒有「儀式感」,我們很可能會輕視生命中重要的時間和重要的人,不能在重要的場合建立重要的回憶,讓自己人生草草地過去,最後帶著極多的遺憾離開世上。

弟兄姊妹,你的「儀式感」如何?你有屬於自己或家庭的信仰儀式嗎?若要在平凡信仰中創造不平凡的意義,「儀式感」幫到你。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