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成長的迷思和意義
日期﹕2024年05月10日
 
最近,就讀幼稚園高班的小女兒「情緒大爆發」,每天嚷着不想上學,一到準備出門的時間就大聲哭鬧,我們一家出盡法寶、又哄又鬧,還是未能解決。經駐校社工關懷及了解,並與我和太太商議過後,暫時確定問題在於小女兒一個月前跟我們旅行後,不捨得那段每天都可以跟父母和家姐朝夕相對的時光,可以說是「旅行後遺症」,只想繼續每天黏着家人;另一方面,即將於9月升讀小學的她,可能因為不想面對這個重大轉變而產生焦慮。

回想起來,小女兒最近常說不想升讀小學,只想「變回BB」,永遠留在幼稚園。歸根究底,就是她看見家姐升讀小學後,功課又多又難,還時不時有默書、測驗和考試;相反,還在幼稚園階段的小女兒,每天輕鬆完成簡單功課後,還有大量玩樂時間。這反差也未免太大了吧?她將一切看在眼內,自然不想「成長」,進入小學階段。我們或許不會完全明白,但她就是選擇了用哭鬧(變回BB )和拒絕上學的方式來逃避。

聽見她不想成長的訴求,我當然覺得不合理,但也並非完全不明白她的感受。畢竟,看着大女兒每天跟功課和測驗搏鬥(她就讀的小學在這方面已經不算過分了),能夠像從前無憂無慮玩樂的時間也實在少了許多。我不期然也會有種想法:「如果『成長』代表需要迎接更多艱苦,何不永遠停留在『無憂無慮』的階段?」

先撇除在實際情況下,人如何能夠逃避長大(人能阻止自己變老嗎?),畢竟神為人預設的生命和軀體,就是會持續不斷地成長。然而,能夠逃避的方法,應該還是有的,例如躺平、耍廢、愛理不理、不理世事等等。但在我們的信仰中,神卻明顯要人不斷追求成長,那麼究竟它的意義何在?

想到這裏,碰巧途經我的兒時回憶 — 置樂的利寶商場,這是我小時候經常流連忘返的地方。在九十年代,這裏根本就是屯門的「信和中心」— 玩具、萬變卡、漫畫、小說、遊戲機,你能夠想得到的玩意,這裏都有。現在的利寶商場當然不能同日而語,但它的存在已是我的安慰,現在每星期重遊這舊地,彷彿那段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還沒有消失。我不禁問神:「既然小時候那麼快樂,人為何還要長大呢?」神就給我一個意念:「因為人的成長,能為其他同樣活在這痛苦世界中的人,送上一點祝福、消減一點苦楚。

的確,在這個因罪而被扭曲的世界,每一個活在其中的人都彼此承受着因犯罪而帶來的惡果,萬物都勞苦嘆息(羅八22)。小朋友因為不懂世事,並且得到成人的照顧和護理,因此可以活得無憂無慮。然而,隨着年紀增長,人對所身處的世界的認識也隨之增多,認知「苦難根本一直就在身邊」是在所難免的了。至此,深愛這世界的神,明顯不要祂的跟隨者「變回BB」、不理世事,只顧自己享樂;神的心意,是要我們知道活在世上有多艱苦之後,能夠彼此承擔,以愛心和關懷消減他人的苦楚 — 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適逢最近跟一些正在面對生命巨變的弟兄姊妹同行,過程中看到他們的傷痛,作為同行者的我也難免感染到一定程度的傷感 — 這種痛根本難以忍受,莫說要同行和承擔,其實就連聽也不忍聽到。然而,如果我的同行,真的能為正在承受苦難的人消減一點苦楚,體會從神而來的一點愛和安慰,我還是願意咬緊牙關,堅持與人同行!這是神給我的使命,也是成長的意義。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五12-14)

以上兩段經文表面看來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有着明顯的共通點 — 基督徒要追求成長,因為領受過神的恩惠,所以終有一日,要承擔起別人的生命,成為祝福。

誠心所願。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4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