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心聲

基督徒 = 做好人?
日期﹕2025年06月27日
 
最近與組員一起閱讀了一本名為《咄咄逼人的耶穌》的書,其中有兩篇文章特別引人深思,分別是「友善不好」和「樹敵的愛」。這些題目激發了我對信仰作出更深的反思,並挑戰世人對基督徒必須要友善、聽聽話話的固有印象。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循規蹈矩,學會分辨是非,正如使徒保羅曾說:「惡要厭惡,善要親近。」作為父親,我自然希望女兒能夠聽話、不犯錯,這本身並無錯誤。然而,當我深入思考時,發現所謂「聽教聽話」和「善惡對錯」的標準,往往是基於社會(大多數人)賦予我們的價值觀。

我經常說,香港人一出生便植入了一個不斷比拼及競爭的程序。在年幼時被父母要求努力讀書,考入好的大學,長大後要找一份高薪厚職的工作,之後賺錢、買樓、結婚、旅行、生兒育女,整個人生都是不斷地互相比拼,比學歷、比薪資、比成就。這種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不知從何時開始,已深植於我們心中,然而令人擔憂的是,大家往往未曾反思,便欣然接納這些由社會定義的標準。如果有一天我們試圖打破這些規範,便可能被標籤為「壞人」,而我們的行動會被視為「錯誤」。弟兄姊妹,在此我先強調,我並不鼓吹他人犯罪或破壞規矩,而是想帶出一個真實的現況:假如我們缺乏批判思考,將現今社會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不加思索地生吞活剝,強行加於信仰之上,結果是令到我們的信仰與生活完全割裂,信仰亦變得離地。

以耶穌為例︰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病人,挑戰宗教領袖的權威;祂主動與社會底層和被邊緣化的人接觸。按照當時的社會文化,耶穌的做法是公然挑戰律法同政權,祂可以被視為一個「離經叛道」的壞人。然而,我們今天明白,耶穌的「離經叛道」是為著順服於神的心意,祂教導門徒的準則,亦並非完全遵循世俗標準,而是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追求上帝的心意,做自己應當做的事,而非迎合他人的期望。正如帖撒羅尼迦前書2:4所說:「但神既然認定我們經得起考驗,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著傳講,不是要討人喜歡,而是要討那考驗我們的心的神喜歡。」

弟兄姊妹,讓我們記住:「基督徒的使命不是成為世人眼中的好人,而是要根據神的標準成為義人。」這不僅是一個挑戰,更是我們的信仰核心。我們一生所追求的應該是上帝的心意,而非社會和別人的評價。讓我們在人生每一次選擇中,勇敢地追求那更高的呼召,活出那份神眼中真正的義。

 
 

網頁設計及維護 科擎科技有限公司 (IGT).

免責條款 & 私穏條例聲明                   © 2025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友愛堂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