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到了法國泰澤村退修一星期。乘坐長途火車後轉乘馬孔區的小鎮巴士,經過民居矮房、草原和牛馬……最後到達小鎮的一隅—Taize Communaute。
泰澤團體由羅歇弟兄創立,以共融為目標,提倡普世教會合一,讓修士與世界各地的慕道者可無分宗派、聚集一處、專心一意地敬拜、禱告、尋求神。因泰澤詩歌以重覆頌唱短句見稱,一首歌通常只有三、四句(內容大多來自詩篇經文),亦只有一琴或一結他伴唱,讓參加者可心無旁鶩,專注默想及禱告。
在泰澤生活,一天有早、午、晚三次禱告聚會,早上有聖經研習,下午有詩歌練習、小組分享及專題講座可供自由參與。村的角落還有一個小樹林和湖,內中設有默想小徑,供人沿路按著指示和經文默想。
我到埗的時候已是晚禱會時間,偌大的教堂內已坐滿了人,大部分人都在跪坐、肅靜等候,以致教堂雖大卻寂靜無聲。剛到埗便參與聚會,一切都十分陌生。我拿著歌書,聽著不熟悉的詩歌,用不知所云的語言歌唱,甚至唱第幾首都不知道,需要身旁的參加者幫忙。簡單唱了幾首詩歌後,樂聲突然停歇,進入漫長的寂靜(大概30分鐘吧)。我禱告了一會兒,便抵不住倦意睡著了,在睡睡醒醒間經歷了第一次的泰澤晚禱會。
晚上10時便就寢,那是在香港日常生活裡不可能的事(10點?還未回到家呢!)睡夠了,身體休息足夠了,我預備好了 — 預備好自己,再來寂靜中等候神,而不是讓身體的疲倦影響著我。在漫長的寂靜中,心中的感謝油然而生:感謝神帶我來、感謝神幫助我預備好一切、感謝神為媽媽安排好住處照顧著她、感謝神賜我朋友愛錫與陪伴我、感謝神如此愛我指引我的每一步……許久沒有試過那麼安靜 — 沒有忙碌、沒有事務、沒有緊急狀況、沒有人求救需要幫助,我就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
跟著流程轉換歌曲,從讚美、崇敬、請聖靈進入心中、平安……在等候中,神沒有特別的吩咐、命令或提醒。我聽不見。無論神說話、不說話,都是祂的主權和時間。我來,是奉獻我的時間,我的全人全心 — 帶著我的難處與苦楚、境況與渴望、疑問與迷惑,順服與願意、耐性與安靜,前來擺在神面前。好好感受神的聆聽、神的沉默、聖經上的應許、祂話語的盼望,這樣就足夠。那是我與神的關係,那是我和神的時間,那是我和神的愛之語,our quality time。
那一晚禱告會,在修士退場後,有些人開始離開教堂,卻有一些人留下繼續歌唱,直至午夜。我看著歌詞的英文翻譯,口裡用別國的語言歌唱著,心裡默想著歌詞的意思。那首歌叫De Noche:
《De noche夜間》
De noche iremos, de noche
夜間,我們在漆黑中
que para encontrar la fuente
趕快尋找著活水泉源
sólo la sed nos alumbra
唯有我們的渴求引領我們前行
sólo la sed nos alumbra.
唯有我們的渴求引領我們前行
我的心感動不已。漆黑的夜晚,人漸散的教堂,是甚麼驅使我們這群人仍在黑暗中堅持頌唱?不就是我們心底對神的渴慕嗎?那就是我們的力量,微小但堅定,堅持尋找盼望。清唱聲在教堂迴盪,在我離開時仍沒有停歇。
每年,劃出一周時間為祭獻給神。不是觀光式旅行,不為放假休息,不求甚麼,單單將自己擺上給神。神配得這樣的奉獻,能這樣奉獻使我快樂。
在生死病患、失去破碎、重整重建、尋求喜樂的路上,我知道我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如歌詞所說,黑暗夜間,趕快尋找!渴慕會引領我找著,我仍在跟隨,我慢慢等候。